English

北京电影市场红火的启示

1998-03-26 来源:光明日报 何振红 我有话说

尽管有人认为1997年我国电影产品数量略降,但我们要看到这是一次质的整体提高,而且这种趋势是建立在一种新的市场机制上,因而1998年有可能实现高起点上的飞跃——

当人们担忧中国电影坠入低谷、抱怨电影远离观众之时,北京电影市场却呈现出一片红火景象:

——据统计,1997年北京电影市场上场次、人次、票款、片款四项业务指标继续同步上升;

——29家影院31块银幕票房收入超过百万元,其中首都影院双厅收入再次越过千万元的横杠;

——11部国产影片票房收入超过百万元,总收入3170万元。其中《离开雷锋的日子》创造了单片票房、单日票房、放映单位票房、观众人次等多项记录。

北京电影市场尤其是国产影片市场这种高潮迭起、好戏连台的原因何在呢?

天时地利人和

电影事业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文艺作品要抓好包括电影在内的“三大件”,这对电影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五个一工程”和“九五五O工程”的实施为多出电影精品、繁荣电影创作提供了契机;1996年3月召开的长沙电影工作会议提出要“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迎接新中国电影发展第三个高潮”,为电影界营造了一个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氛围。这一切,为中国电影重现生机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

国产影片依然有着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且影片质量逐步提高。进口大片所表现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内涵并不完全能被所有中国观众认同,新鲜和刺激过后,国人渴望表现民族心理的国产影片回归。对当代西方文化消费有一定切身感受,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积淀且文化消费比例日益上升的北京观众,更加深切地怀念和期盼优秀国产影片。而1997年,一批贴近中国国情和民族感情,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国产影片沐露而生,恰好触发了人们潜伏多年的国产片情结,使国产片市场的观众潜力如冰山出海。

电影人的市场意识在觉醒。应该承认,电影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其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国有企业,在各种娱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影人认识了市场的严峻,痛感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最先尝试痛苦滋味的,就是北京电影人。

电影产品的“孵化器”

临渊回首,中国电影业的改革步履蹒跚。

在激烈的观念冲突、行业矛盾之中,电影企业痛苦地摸索着改革之路。靠国家政策独立垄断北京电影市场几十年的国有电影企业和其他许多国有企业一样,负担沉重,危机四伏。据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董事长王珠介绍,到1994年,北京市电影公司已没有一家自己的影院,与各电影制片厂也相互脱离,几乎成为纯粹的电影中介机构,左右北京电影市场的能力已微乎其微。再指望靠政府行政干预、消极保护来重新占有市场是不可能了,企业若不及时转轨,就会被飞速前进的市场车轮甩出前行的轨道!

改革,迫在眉睫!

1996年2月,北京市电影公司、中影公司及北京12家有影响的影院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新影联影业责任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新影联一手握住发行公司,一手牵起放映单位,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优势互补的新型机制,北京电影市场各个层面分离的弊端得到根除,无序竞争状态逐渐得到遏制,规模效应初现端倪。据新影联公司总经理韩传铮介绍,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新影联设立了市场研究中心、国产重点影片策划小组,分类成立了股东影院、星河院线、银河院线、郊区院线研究小组,及时掌握、分析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走向,对市场档期、市场热点、影片卖点、观众层次与分布、不同影片的运作方式等精心分析,仔细研究。

首先是瞄准市场,灵活运作。《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是一部能形成市场热点的影片,他们尝试用拍卖首映权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一举成功。

其次是找准卖点,抓住热点。新影联人认为,只有小影片,没有小市场;只要运作得当,就能成就大市场。发行运作和宣传策划也是生产力,新影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排片、运作、宣传的策略和手段,每一部优秀影片的播放,都形成一定的宣传规模和放映规模。1997年可以说是宣传力度最大、热点最多、形式最丰富、频率最快捷、引导最及时的一年。

三是强化管理,改善硬件。走向市场的电影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和积极性。面对市场,新影联人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建章建制、调整利益分配,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各地影院纷纷引店入院、更弦易辙之时,北京影院却加大投入,改善观影环境。目前,北京立体声影院已发展到50多个,银幕达84块,使观众“走得进来、坐得下来、下次还来”。

在新影联运筹帷幄、红红火火之际,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1997年4月宣告成立。至此,电影制作也开始与市场紧密相连。紫禁城与新影联联手,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依托、以制片为基础,以发行放映为联结点的制、发、放一条龙的北京电影市场格局。新影联这个电影产品的“孵化器”又多了一个伙伴,为北京电影市场的红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紫禁城在开始拍摄《离开雷锋的日子》时,就瞄准市场档期,采用倒计时的制片运作方式,并由新影联代理该片在全国的发行,瞅准档期推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该片的全国票房在3000万以上。紫禁城和北影拍摄的《甲方乙方》,经新影联的成功运作,该片推出一个月余北京票房就超过千万元。

启示与思考

红红火火的北京电影点燃了中国电影市场繁荣的希望,给全国电影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其振兴、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这种重视和支持,并不是要国家给予电影企业独家垄断电影市场的权力,相反,还要剥离其身上的行政职能,让其在市场的海洋中畅游。社会各方在理解电影事业的同时,要多给电影企业提供一些符合市场规律的帮助。电影企业可以依靠政府,但绝不能再依赖政府了。

——电影产业唯有改革才有出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的传统运作方式已十分明显地阻滞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市场需要通过改革使各种要素、资源实施最佳配置,制片、发行、放映环节需要更多的激活机制。尽管电影产业的改革起步晚、起点低,但电影企业能站在其他产业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奋起直追。新影联、紫禁城的经验应该在全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电影产品需要更多的“孵化器”。

——优秀的国产影片有着深厚的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只要有主题向上、质量上乘、瞄准市场、运作恰当的国产影片,就一定能受到观众的认同和欢迎,就能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观众呼唤佳作,市场青睐精品,质量庸劣的影片,无论怎样炒作,也难以激起市场波澜;题材重复、表现单一的影片只能是浪费,而且彼此抵消市场潜力,破坏市场秩序,使市场效益难以提高。

——电影人要树立市场观念,加强自我宣传意识。“好酒也怕巷子深”,质量精良的影片,加上精心的策划,精妙的宣传,精当的市场运作,才能创造出最佳市场收益。

——中国电影人应充满信心。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谙熟市场风云的经营管理队伍,才能以更多的“中国名牌”、以最大份额地占据国内市场,跻身国际市场。

愿北京电影市场的红火,呈燎原之势,迎来中国电影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